首页 护理园地 详细

护理倾听 丨 康复疼痛科实习手记: 从生涩到温暖的护理成长之旅

2025-10-21 09:35护理部

初入病房:当理论遇上实践的忐忑

电梯叮咚轻响,我的心跳也跟着加速。二楼康复疼痛科的指示牌在眼前清晰起来,推开病房大门消毒水味扑面而来,这是我临床实习的第一科室。穿着崭新的护士服,我站在护士站前局促不安,看着老师们行云流水般操作,突然意识到课本和临床之间,隔着一道需要勇气跨越的鸿沟。

生命体征:数字背后的责任担当

第一次独立测量血压的经历让我记忆犹新。当张爷爷询问"这个数值正常吗"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那些在《基础护理学》上倒背如流的正常值,在关键时刻竟然模糊不清。那天晚上,我抱着课本反复记忆到深夜。第二天,当我能自信地告诉张爷爷"130/85mmHg在正常范围"并给出专业建议时,他释然的微笑让我明白:护理不仅是技术,更是对患者信任的郑重回应。

疼痛评估:倾听那些未说出口的痛

康复疼痛科待得越久,越发现“疼”是种复杂的语言。李婆婆的病例教会我读懂疼痛的"潜台词"。“0分无痛,10分剧痛”尽管她总是坚持自己的疼痛只有4分,我跟着老师观察到:她紧攥着的被单、额角的冷汗和突然的皱眉这些细节拼凑出的“疼”,分明比4分更重。我们试着轻声询问:“婆婆,您是不是怕说疼得厉害呀?” 她愣了愣,眼圈红了:“听说止痛药伤胃,我想着忍忍就过去了。”原来数字背后,藏着患者的顾虑、隐忍和期待。后来医生根据我们观察评估到的情况为婆婆调整了用药方案,第二天看到她安稳熟睡的模样,我领悟到:真正的疼痛评估不是简单填数字是要用心感受那些被患者强忍着的呻吟藏在“还行”里的逞强

康复训练:见证生命重获力量的时刻

刘阿姨的康复过程让我见证了生命的韧性。腰椎术后,她连最简单的抬腿动作都恐惧不已跟着老师每天耐心床旁指导和示范,每当阿姨咬着唇摇头说“不行”,老师就让我凑近些、轻声鼓励:“阿姨您看,上次只能抬2厘米,这次试着多抬1厘米好不好?每次抬1厘米也是进步。”一周后,当她终于能自主抬腿到床沿时,眼中闪烁的光芒让我热泪盈眶。这一刻我懂得:康复护理的真谛,不是机械地让患者完成动作,而是帮助他们,从被动接受治疗到主动参与,让患者找回掌控自己生活的勇气。而我这个还在学步的实习护生,正跟着老师的脚步,慢慢学习成为那道支撑的力量。

告别与成长:白衣之下的心灵蜕变

轮转结束那天,熟悉的消毒水味似乎变得亲切起来。回望这一个月的点点滴滴,从最初的慌乱无措到现在的从容应对,我收获的不仅是专业技能,更是一颗懂得倾听、学会共情的心。那些藏在患者皱眉里的痛苦、康复时的喜悦、感谢时的微笑,都在提醒我:护理工作最珍贵的,是用专业传递温暖,用爱心治愈伤痛。

未来的路还长,我会带着这份暖意前行,这件沾着消毒水痕迹的护士服,见证了我的成长,也将继续陪伴我在护理道路上坚定前行。

医院微信公众号
易健康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