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读分享』第406期

2020-02-18 00:00事业发展部


(一)2月16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院长、雷神山医院院长王行环接受央视新闻专访时表示:“真正的疫情拐点已经来到,现在里面消耗的很多都是存量。从新发的情况来看,我观察到的,5天以来我们自己的几个点,发热的数量在下降。它是有一个坡度,逐渐在降,稳稳地在降,没有反弹过,我是很有信心的。”

(二)南开大学消息,该校与国内多所高校及相关生物医药企业的科研团队联合攻关,成功研制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IgM/IgG抗体联合检测试剂盒。其中的快速测试卡可在15分钟左右完成检测,具有操作简便、容易判读、灵敏度高等优势。

(三)2月15日,在第56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提到中国面临的新冠肺炎疫情时指出,中国从源头上遏制疫情的措施虽给中国本身带来了巨大的代价,但为世界争取了时间,减缓了病毒向世界其他地区传播的速度。他表示,我对中国的称赞是实至名归的,我还将继续赞扬中国。我会称赞任何从源头上大力抗击疫情从而保护本国人民以及世界人民,甚至不惜付出巨大代价的国家。

(四)2月15日,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法维拉韦”(原名“法匹拉韦”)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这是在疫情期间全国第一个批准上市的对新冠肺炎具有潜在疗效的药物,将对疫情防治发挥重要作用。据科技部2月15日公布的消息,法匹拉韦是目前治疗新冠肺炎三个临床试验西药之一(另外两个是:磷酸氯喹和瑞德西韦),对治疗新冠肺炎初步显示了较明显的疗效和较低的不良反应。

(五)在国家法律政策允许下,并征得患者家属同意,2月16日凌晨3时许,全国第1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遗体解剖工作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完成,并成功拿到新冠肺炎病理。在同一日18点45分,全国第2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遗体解剖工作也在金银潭医院顺利完成,这两具解剖病理目前已被送检。由解剖获得的新冠肺炎病理,对于探索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的病理改变、疾病机制等有重大帮助,并能从根本上寻找新冠肺炎的致病性、致死性,给未来临床治疗危重症患者提供依据。

(六)近期,有消息称武汉病毒所毕业生黄燕玲是所谓最早感染新冠病毒的“零号病人”。2月16日,武汉病毒所对此回应称:黄燕玲同学于2015年在我所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在学期间的研究内容为噬菌体裂解酶的功能及抗菌广谱性,毕业后一直在其他省份工作生活,未曾回过武汉,未曾被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身体健康。

(七)2月1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国家中医药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办医管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社会办医要严格落实门急诊预检分诊制度,开设发热门诊的要规范设置管理并确保有效运行。接诊要注意询问患者流行病学史,发热患者要做好隔离处置工作,疑似和确诊患者要按照“四早”“四集中”原则及时处置或转运救治,并按有关规定上报。

(八)北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医疗保障组印发了《关于我市二级以上医院实行非急诊全面预约的通知》,通知要求全市三级医院原则上要在2020年2月20日前、二级医院在2月25日前推行非急诊全面预约挂号。

来源:健康界
医院微信公众号
易健康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