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建设、行风建设学习资料 第八期 医学人文精神的渊源
2022-11-23 14:40行风管理
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思想建设、行风建设学习资料
第八期
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医教部行风办 2022年11月
医学人文精神的渊源
在西方,人文的概念起源于古希腊人对人的认识, 常常包含有人道的、人文主义、人性、和人文学科等。在中国,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贲卦•象辞》“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是指社会人伦,强调的是人类社会运行所形成的秩序和伦理规范。 人们常常虽然不能自觉意识到但又无时无处不体现。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髙度珍视。人文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以人为本”的哲学思考,重视人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性,在事物的推进过程中坚持以“人”为中心,并以人的道德需求、情感需求、利益需求等为出发点,对事物的处理方法和原则所进行的综合评价与考量。
医学以社会中的人为其研究的对象。人既具有自然性(生物性)又具有社会性的特点,决定了医学具有不可分割的两面性:既是自然科学又是社会科学。医学的发展不仅仅是单纯的医学技术的进步,还包含着医学人文思想的形成。人文思想是医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医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标志也是医学精神人性化的体现。
自从医学技术获得快速的发展,医学走向生物模式以后,髙等医学教育相应地走向了生物医学模式,并且在很大限度上为驱除人类疾病、实现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科技发展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对人类自身提出了很严峻的挑战。科技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以压制人文精神的发展为代价,使得医学的发展并不一定很健全。
20世纪初,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率先在医学教育领域开展医院与大学的合并,实施“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教育模式加强医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即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贯穿人文意识,以最有效地促进人类健康为目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中国现代髙等医学教育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逐渐摆脱了纯生物模式的教育,并向新医学模式靠拢,尤其是高校合并很大限度上体现了加强医学教疗中人文精神的意图。
医学人文精神是对生命终极关怀的精神,是源于对生命的敬畏,对患者生命健康和人格尊严的关怀与尊重,对患者自身权益的支持与维护,体现了医患之间互动的人性化。医乃仁术,医学是一门以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医学人文精神是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将患者利益放在首位,对医学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医学伦理的再提炼和再概括。可以说人文精神是医学人文精神的基础,医学人文精神则是人文精神的细化与提升。对医务人员来说,如果仅仅将疾病作为治疗的对象,而忽略对患者的关注,就往往易陷入医学人文缺失的尴尬境地,使得医学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无从谈起,更无助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拓展思考
如果每位医务人员在行事中,均以患者的道德需求、情感需求、利益需求等为出发点,站在患者的角度,将医疗技术与人文结合,如治疗过程中:1.向患者沟通目前医疗方案;2.了解患者需求和想法,耐心解答患者疑问;3.医务人员的专业处置既体现医疗技术,又满足患者需求。